-
你的隐形眼镜盒都去哪了?
习惯戴日抛隐形眼镜的人,戴上后往往就是顺手丢掉空盒。但你可曾想过这些隐形眼镜空盒日积月累下来的数量与体积多么惊人?去年底在 Threads 上的一则发文就关注了这个议题而引起广大迴响。
内容提及,2023年台湾眼镜产值达346亿元。其中隐形眼镜就佔了50%,但隐形眼镜盒却被当作日常抛弃式垃圾。在澳洲更有统计显示每年被丢弃的数量高达五亿,其中大多数进入垃圾掩埋场。发文的 ei studio 表示:随后网友纷纷留言愿意参加,也让 ei studio 正式开启了计画。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20年成立的 ei studio,由两位服装设计背景的创办人许文薇与王蕾雅共同创立,聚焦。他们透过自行採购并组装出小型的碾碎机、射出机等设备,投入塑胶的回收、设计与再製。当发现隐形眼镜盒为PP材质(Polypropylenerm聚丙烯,数字标示为5号),透明度高且纯度稳定,是极佳的再生原料,便决定发起计画募集。至今已有三、四百人响应,回收了约两万个空盒。
再小的塑胶都有重生的机会
这些回收的空盒打碎后被製成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小物,如梳子、登山扣、肥皂架等等。颜色选项中的 Crescent ,大部分就是来自回收隐形眼镜盒製作而成,在灯光下保留了高透光度,还带点木纹感,正如它的描述低调中带着独一无二的质感。
ei studio也表示:
而在台湾,推动这样的组织还有小智研发、不垃圾场等等。小智研发以将回收材料应用在建材而闻名,去年还踏入时尚界,将净滩的废料製成太阳眼镜。不垃圾场同样关注塑胶议题,负责人甚至亲自运用废铁与废机台,自行研发出再生塑胶製作机器。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拥有的设备、回收后材料再利用的方向也许不尽相同,但从 ei studio、小智研发到不垃圾场其实都很重视。他们透过积极的社群分享、巡迴分享、参展、举办工作坊等各种方式,让大家看见塑胶回收再利用的过程,甚至还能亲手把废弃塑胶切碎、加热、压模,做成一件全新的物品,。
他们持续透过美感与行动唤起社会关注,推动人与资源关係的转变。这些世人眼中的其实不该只有一次生命,也能透过设计延续价值,走出一条更永续的路,真正落实循环经济。
延伸阅读:
SDGs永续目标时尚如何守护世界传统手工艺文化SDGs永续目标美妆是假议题吗?SDGs永续目标纯净美妆≠天然保养!成份来源天然就是好?SDGs永续目标建立保养碳直觉!做到这3件事,爱美同时就在帮助环境永续免责声明:肌肤保养品使用后状况会依个人使用方法及肌肤状况而有所不同,并请配合正确使用方法。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