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夏,四川巴中村民李中华神秘失踪,妻子邓光明田间归家揭开谜团

巴中 更新于:2025-07-24 09:01
  • 止戈16306947
    1958年夏天,四川巴中村民李中华突然离家,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去田里干活的妻子邓光明回家后,再也没有见过丈夫。可谁料,2016年底,青海警方通知邓光明,说找到了李中华。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四川警方:青海50年前遗骸或叫李中华,其88岁妻子仍健在;阵匠——志愿军英雄李中华:失踪50多年后,遗体在罗布泊被发现)

    罗布泊这片地方人们都叫它"死亡之海"。

    2016年10月23日这天,三个喜欢在戈壁滩上捡石头的人走到青海海西州花土沟镇的大浪滩干盐湖附近。

    当时风特别大,把一片沙土吹开了,露出具干巴巴的尸体,旁边还扔着个破帆布包。

    三人吓坏了,赶紧报了警。

    茫崖公安局的民警很快来到现场。

    尸体穿着深蓝色的旧棉工衣,脚上套着双黄皮鞋,鞋底都快磨穿了。

    这人大概一米七五的个头,骨头都风干了,看样子在沙漠里躺了几十年。

    民警打开那个破帆布包,里头有几封信、一个防风镜、张1960年9月13日的《洛阳日报》,还有个锈得不成样子的手电筒。

    信封上的地址写着四川巴中和仪陇,收信人名字是"邓光学"和"李中华"。

    民警们当场判断,这可能是从四川来的,在新疆干过活,死了得有半个世纪了。

    回到局里后众人仔细看,几封信的字都花了,只能认出"父亲大人崇山""多补营养"几个字。

    邮戳盖着四川和新疆若羌县,收信人的名字跟信封上一样。

    那张《洛阳日报》是1960年的,防风镜和手电筒看着像是五六十年代部队用的款式。

    民警们分析这人可能是四川籍贯,上世纪60年代在新疆工作,跟河南洛阳可能有点关系。

    民警先给河南省地矿局打电话问"邓光学""李中华",那边说没这个人。

    又联系四川巴中和仪陇的公安局帮忙找。

    这头查档案那头问乡亲,折腾好几天,巴中警察传回消息:可能是1958年失踪的李中华。

    失踪登记上写他父亲叫李崇山,这跟信上"崇山"对上了;他老婆老家在仪陇,跟信封地址也吻合。

    警察找到李中华家人。

    大女儿李菊兰当时67岁了,老伴邓光明还健在。

    听说有消息,全家又哭又笑。

    李中华19生在巴中龙背乡寸垭村,家里五代种地,穷得连学都上不起,只能趴着破窗户偷听认字。

    父母拉扯五个孩子,他从小就要挑水砍柴放牛。

    1949年解放军入川,他看见当兵的帮老百姓干活,就想着当兵。

    年底跟同乡邓光明结了婚,第二年生了李菊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主动报名参加志愿军。

    临走跟媳妇说"打完仗就回来",可这话说了八个月就负了伤。

    在清川江战役夜里偷袭美军,撤退时左腿被炮弹皮削到。

    布条扎着伤口爬回阵地,命保住了腿却瘸了。

    就这样还坚持打仗,立下二等功,得了枚军功章。

    1953年回国后安排在染布厂上班。

    瘸着腿天天搬布料搅染缸,晚上还帮人挑水修农具多挣点钱。

    家里又添了两个闺女,日子越发艰难。

    1958年夏天,他出门打猪草就再没回来。

    家里人急得到处找,隔了几天接到封信,说在贵州铁路上干活,还寄回三十块钱。

    接着就去了新疆若羌县米兰农场,1960年冬天来封信让家里寄棉衣。

    媳妇连夜赶了件厚棉袄寄过去,结果从此音信全无。

    农场回信说早解散了,人找不着了。

    至于他为啥死在罗布泊,警察是这么想的:可能是被调去支援边疆建设。

    那会儿国家号召开发西北,新疆青海都是重点。

    防风镜和手电筒是地质勘探队常用的装备,罗布泊六十年代正在找矿。

    估计是从米兰农场又调去大漠,遇上涨沙暴迷了路。

    冬天沙漠没水没食物,穿着棉袄都扛不住零下几十度。

    1960年的报纸正好证明就是那年后来的事。

    荒漠太干燥,尸体风干了没烂,沙丘挪了位置才露出来。

    查明白身份后,警察取了李菊兰和邓光明的唾液。

    2016年12月12日,青海省公安厅做DNA检验,骨头和家里人完全吻合,确认就是失踪五十八年的李中华。

    遗骸在茫崖火化后,骨灰盒由民警护送回川。

    下葬时墓碑刻着"志愿军英雄李中华",军功章摆在前面。

    后来巴中退役军人局把这事记进地方志,还申报了"罗布泊无名英雄确认样本"的资料。

    大浪滩现在立了块水泥牌子,写着"荒漠英雄路",提醒人们别往无人区乱跑。

    邓光明在丈夫骨灰回来的第二年也去世了,孩子们在坟前说:"妈等了半辈子,现在踏实了。"

    那面防风镜最后也送回巴中,放进了纪念馆。

    罗布泊的风沙埋没了许多事,但终究没埋掉这位老兵回家的路。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