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宫三玲

三月的巴中,春风和煦,万物生辉。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雷锋精神如同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在第63个“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巴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传承雷锋精神·共筑温暖巴中”为主题,正式启动青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从敬老院的温情相伴到母亲河畔的绿色守护,从校园课堂的红色宣讲到社区街巷的文明传递,志愿者们以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奉献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的每一寸土地。3月1日上午9点,巴州区回风龙湖园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青年志愿者们以一支活力四射的舞蹈拉开活动序幕,欢快的节奏唤醒了老人们的记忆,他们轻拍手掌、哼唱旋律仿佛重回青春岁月。悠扬的歌曲《茉莉花》、深情的诗朗诵《致雷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眼含热泪:“这些年轻人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战友,他们身上有雷锋的影子。”
志愿者们不仅带来欢笑,更以细致行动传递关怀。他们为老人整理房间、擦拭窗台,将阳光引入每一处角落;围坐长椅倾听往事用耐心与真诚叩开尘封的心扉。80岁的徐婆婆捧着生日蛋糕哽咽着说:“今天是我生日,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这一刻,物资的馈赠已化为无形的情感纽带,跨越年龄的隔阂,让“老有所依”的愿景照进现实。正如志愿者张悦所言:“我们带走的是一身尘土,留下的是一份牵挂。”3月2日清晨,巴河两岸绿意萌动。一支由学生和市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手持夹钳、垃圾袋,沿河岸展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烟头、塑料瓶、废弃包装……每一处角落都被细致清理。河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志愿者们弯腰的身影,宛如一幅流动的文明画卷。大学生杜晓雨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感慨:“巴河哺育了我们,守护她是当代青年的使命。”队伍中5岁的男孩谦谦在妈妈的帮助下踮脚将垃圾投入袋中,童声清脆:“我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志愿者们还向市民发放环保手册,用通俗语言讲解垃圾分类、节水妙招。活动结束时,河岸焕然一新,而更珍贵的,是沿途播撒的绿色种子——一位摊主主动加入清扫队伍,“以后这片区域,我承包了!”3月4日上午9点,巴州区第九小学礼堂内掌声雷动。志愿者龙心以“寻找身边的雷锋”为题,为孩子们讲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屏幕上,雷锋补袜子的老照片与当代志愿者支教山区的影像交相辉映。“雷锋从未离开。”龙心指着照片中满脸泥泞的抗震救灾志愿者,“他们,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宣讲会上,龙心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学生可以做什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并成为新一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践行者。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分享自己的“雷锋日记”:帮同学补课、为环卫工送水、在社区种花……听完宣讲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向雷锋学习,争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懂感恩、懂友善,敢于创新、敢于奋斗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见到孩子们与志愿者的热烈互动,该校副校长彭娟感慨:“这堂课让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伟大源于平凡,奉献就在举手之间。”3月4日下午2点,巴城白马井社区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雷锋故事会”正在进行。志愿者通过情景剧再现雷锋雨中送大娘的场景,居民们跟着剧情抹眼泪、鼓劲喝彩。从雷锋童年的苦难经历,到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在志愿者的讲述中,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随后,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的志愿服务经历,分享了在践行雷锋精神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的志愿者讲述了在关爱孤寡老人活动中,为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让老人感受到温暖的故事;有的志愿者分享了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美化社区环境贡献力量的经历。这些真实而生动的分享,让居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雷锋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在“雷锋知识擂台”环节,志愿者们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的名言警句等内容提出问题,居民们积极踊跃,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七十岁的刘奶奶抢答成功,获得一枚志愿者徽章。她郑重别在胸前,“别看我年纪大,还能给邻居送菜呢!”活动中,白马井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周明动情地说:“雷锋精神的火种,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来源 | 巴中广播电视报 编辑 | 小丸子 校对 | 苗苗 初审 | 糖糖 终审 | 雷智